欢迎您访问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
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院务之窗>>新闻中心>>新闻发布会>>正文

信息时报:莫名遭遇催收电话骚扰怎么办? 法官建议这样做

发布时间:2024-03-28 15:52:00  稿件来源: 作者:

2024.03.27

信息时报网 

莫名遭遇催收电话骚扰怎么办? 法官建议这样做

信息时报讯(记者 何小敏 通讯员 王君)3月27日,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广东自由贸易区南沙片区人民法院)发布信用卡及消费类贷款纠纷案件审判白皮书,白皮书梳理了近四年来南沙法院信用卡及消费类贷款纠纷案件审理的基本情况、工作举措及成效、审理中发现的问题及风险并提出若干针对性建议。发布当天,南沙法院联合南沙区金融局、金融调解机构代表及金融机构代表召开金融纠纷诉源治理座谈会。

秒速放款易,催款找人难

白皮书显示,2020年至2023年,南沙法院新收信用卡纠纷及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等消费金融案件共计58570件,审结58417件。从案件标的来看,2020年至2023年期间,该类型新收案件标的总金额约41.96亿元。其中,起诉标的金额在3万元以下的案件约占26.54%,3万元至10万元的案件约占58.43%。从结案方式来看,判决是该类纠纷主要的结案方式,但调解、撤诉的案件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白皮书认为,近年来传统消费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快速催生互联网消费金融新业态,金融机构突破地域限制,通过线上授信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开展业务,相应的纠纷数量也随之增长。借款人欠付债务较多逾期还款产生违约时,为躲避债务而失联的现象较为常见。因此,在以判决方式结案的案件中,由于联系不上被告而采取公告送达的案件数量占比接近60%,缺席审判率也较高。

一些金融机构为拓展业务,追求极简录入、秒速放款,未履行适当性义务合理推介,一些借款人又不够理性,往往超越自身能力过度消费,甚至办理多张信用卡多笔消费贷款“以卡养卡”“以贷还贷”,逃废债容易发生。审判实践中还发现,部分金融机构被反映委托第三方违规催收,未与借款人良性互动,催收效果不佳。

据了解,如果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裁定,可能面临被罚款、拘留、限制出境、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进行信用惩戒、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等后果。

“对症”开方,撬动前端治理

白皮书显示,针对审理中发现的类型化问题,南沙法院主动针对金融机构、金融监管机构、借贷人及金融消费者分别提出若干建议,“对症”开方治未病,以期提升防范化解相关风险能力。

对于金融机构,法院建议改变盲目追求发卡放款规模、市场份额的经营理念,履行审慎放贷的法定义务及培养客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责任;强化内部风险管控责任;增强合同意识,依法规范营销行为;压实自主催收职责,着力规范催收行为;加强诉源治理,提升调解效果及诉讼专业化能力。

对于监管机构,法院建议进一步优化完善顶层设计,全面强化对信用卡及消费类贷款两类业务的监管,探索金融机构信息与数据共享试点改革,助力提升金融机构自行催收及解纷能力。

对于借款人及金融消费者,法院建议树立正确消费观,合理使用信用卡及消费类贷款产品;明确自身合法权益,关注相关监管动态;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审慎决策;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及时向金融机构更新联系方式;面临权益受损情形,及时采取措施积极维权。

问答:

1.如何处理涉学生贷款?

近年来,“校园贷”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南沙法院立案庭庭长王仓表示,在金融纠纷审判实践中,如果发现借款人是在校学生,一定会审慎处理,包括审查款项发放是否合规,是否有欺骗行为等。比如已经成年的大学生,合规办理信用卡后,在合理范围内发生透支(如透支3000元),继而发生违约,一般情况下属正常的金融纠纷案件。对这类案件尽量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则会依法判决。但如果发现借贷过程中,有诸如学生被骗等违法犯罪线索,则会将相关线索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2.亲友莫名遭遇违法催收怎么办?

现实生活中,一些借款人在未事先告知的情况下,将亲友的电话号码留给相关金融机构,在亲友不知情的情况下,常常遭遇催收电话骚扰,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王仓表示,如果金融机构或其委托机构在催收过程中存在人身威胁甚至采取暴力手段,则属于违法催收,相关当事人可报警处理。在审判过程中,法院如果发现相关情况,会研判是否将相关线索移送公安机关。作为个人而言,如果本身与债务无关,仍不断受到骚扰,建议报警处理。

原文链接:

https://wap.xxsb.com/content/2024-03/27/content_227571.html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