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重要论述。他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项审判执行工作,积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释法说理。2022年,全国法院在法律框架内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释法说理的一审民事案件达38.25万件,涌现出一大批释法说理精准得当,法理情水乳交融,充满法治精神和人文关怀,具有行为规范指引和道德价值引领双重意义的典型案例。继2020年和2022年发布第一批和第二批人民法院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民事案例之后,最高人民法院在向全国法院征集的典型案例中精选出十件案例,作为第三批典型案例发布,涉及英烈保护、善意规劝、尊老爱幼、婚姻自由、职场文明、法治精神六个方面:
一是加强英烈保护,弘扬爱国精神,对踩踏烈士墓碑底座、在墓碑前不敬摆拍的违法行为人依法判决承担刑事和民事责任,引导群众文明参观英烈纪念设施。
二是鼓励善意规劝,维护公共安全,明确劝阻影响公交车安全驾驶行为,劝阻人挣脱抓扯对被劝阻人损伤不担责,为好意规劝、保护公共利益的善行义举“撑腰打气”。
三是提倡孝亲敬老,倡导护小育幼,明确丧子老人可对孙子女“隔代探望”,慰藉老人情感,保护未成年孙子女健康成长;通过柔性司法一揽子解决离异夫妻异地共同抚养子女难题,让儿童利益得到最优保障;认定向未成年人提供内容不健康网络服务的合同无效,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四是保护婚姻自由,维护妇女权益,明确子女受父母胁迫结婚可请求依法撤销婚姻,防止父母过度干预子女婚恋生活,划定行为边界。
五是促进职场文明,保护劳动者权益,支持职场性骚扰受害人向加害人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向职场不文明行为说不;认定劳动者有权拒绝用人单位以虚拟货币支付工资,保护劳动者工资权益;明确劳动者请假照看病危父亲,用人单位应给予适当善意和包容,倡导用人单位人性化管理和职场友善。
六是彰显法治精神,对和稀泥做法说不,明确自愿参加“广场舞”猝死,组织者无过错不担责,破解了群众自发性健身活动无过错组织者可能面临的法律道德风险,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从容地组织开展健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