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广东自由贸易区南沙片区人民法院)在区委坚强领导,区人大有力监督,上级法院正确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审判职能,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深入推进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和多元化解为核心,以绘实“和谐南沙”多元解纷品牌为抓手,不断探索纵横联动、科技赋能、关口前移、源头预防的基层治理新路径,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枫桥经验”南沙模式。2023年,南沙法院新收各类案件52977件,办结54792件,诉前调解成功案件2.06万件,民事一审新收案件降幅达18%。多项经验被写入最高法院发布的《人民法院服务和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情况报告》,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获评广东法院“抓示范促改革惠民生”改革培育计划优秀改革项目,“和谐南沙”跨境商事解纷机制入选2023年广州社会治理现代化十大创新案例,与榄核镇、区人社局联合打造的“揽和”多元解纷工作法获评广州市优秀“枫桥式工作法”,一名干警被省法院评为“全省法院调解专家”。
一、高标准完善“和谐南沙”多元解纷机制,塑造纠纷化解新优势
一是健全多元解纷体系。按照网络建设、平台建设、机制建
设三阶段层层推进多元解纷工作。建成多元解纷指挥中心,完善“一个指挥中心+N个解纷点”集成解纷体系。“走出去”拓宽多元解纷网络,推动贸促会调解室、侨联调解室、房地产协会调解委员会等16个调解点先后落地。“引进来”开展专业调解,成立和谐南沙多元解纷中心,引入广州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广州国际商贸商事调解中心等11家机构入驻,多元解纷体系不断完备。
二是优化解纷资源配置。畅通一站式多元解纷供给链条,按照“调解业务分类管理、调解员分层管理”的思路,以多元解纷指挥中心为枢纽,健全矛盾纠纷分拨流转机制,精准匹配解纷资源。推行“线上指导+线下巡回”双线解纷,线上可在线完成实时指挥、远程调解、笔录签署、司法确认等功能,线下可实现法官实地联合调解、巡回指导和业务培训等,为多元解纷工作提供多点发力的司法支撑。其中,东涌法庭已开通与辖区22个村居、2个社区的视频线上对接指导,联合辖区党委政府成功化解沉积十余年的重大信访维稳隐患。
三是完善系统化调解工作规则。出台《和谐南沙多元解纷中心工作规程》,制定特邀调解工作手册,优化诉前调解、诉中调解、执行和解全链条工作流程,建立调解案件全周期管理工作机制。构建民商事案件调解前置工作模式,及时将可调解案件引入诉前解纷程序,推行“诉前鉴定+调解”双轨并行,“失联修复+送达”联动发力,为纠纷实质性化解按下“加速键”。
二、高质量汇聚各类解纷资源,激活多元共治新动能
一是推动解纷资源协同联动。率先建立法院对点人民调解指导机制,与区司法局签署《共建诉讼与调解相衔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合作协议》及《推进调解后司法确认合作协议》;推行“南沙智调”全覆盖,“和谐南沙”多元解纷平台与区司法局指导下的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对接建立线上一站式解纷平台,全面提升“抓前端、治未病”智慧效能。创新“法庭+商会”司法助商模式,靠前指导培育东涌、榄核、龙穴、大岗等各具地方商业特点和文化特色的商会调解委员会,实现“商人纠纷商会解”。与区总工会、仲裁、司法、综治、信访等单位共同创建“六方五联”劳动纠纷化解工作法,在某确认劳动关系纠纷中通过示范判决让500余起潜在纠纷“止于未诉”。
二是建设专业化解纷队伍。以辖区代表委员、退休法官、专家学者等为主要对象,探索聘任特邀调解员336名,累计3名调解员获评全市法院“十佳调解员”。联合区内八家单位共同建立知识产权“1+8”全链条保护体系,全国率先在海关建立驻口岸知识产权纠纷调处中心,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共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获评广东高院“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创新案例。联合区金融局、相关行业协会等建立金融“司法+监管+自律+合规”协同治理机制,提升多元解纷含“金”量。加强对人民调解力量的常态化指导,开展旁听庭审、调解员业务培训、联席座谈等多种形式培训,2023年累计指导培训全区村(居)治保主任、调解主任208人次。
三是打造跨域特色解纷品牌。吸收借鉴域内外先进调解理念和调解经验,新增港澳台陪审员15名,探索聘任65名港澳台以及外籍特邀调解员,全国首邀香港大律师调解案件。创新“内地+港澳台/外籍”调解员双调解模式,与香港南沙联谊会、澳门南沙商会合作深化港澳案件商会协调机制,成功调解的涉港商事纠纷获评全市法院十大调解案例。联合前海、横琴合作区法院共建大湾区跨域司法协作平台,实现跨域立案、多元解纷、资源共享、协同创新,获《人民日报》等广泛报道。探索调解市场化运作模式,支持商事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律师事务所等按照市场化方式提供有偿调解服务,推动建立与港澳接轨的多元纠纷化解机制。
三、高品质建设司法服务“前哨阵地”,拓展基层治理新局面
一是着力建设“枫桥式人民法庭”。主动融入“1+6+N”工作体系建设,在党委领导下,各人民法庭强化与社区、街道、综治中心、司法所等衔接合作,整合村居干部、网格员、法律工作者、群防群治等社会服务队伍资源,完善矛盾纠纷化解、预警、上报、解决的常态化合作机制,在大岗法庭建设“党建示范点”,黄雪珠、张大会法官工作室分别入驻南沙街、港湾街综治中心,完善人民法庭参与社会治理格局。人民法庭联合镇街在“揽和”多元解纷中心开展调解125次,调处纠纷48宗,为辖区某港资企业破产事宜提供法律意见,推动纠纷就地解决。人民法庭与社区共建“连心墙”宣传阵地,升级优化人民法庭“连心室”,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服务保障“百千万工程”的“桥头堡”作用。
二是积极延伸司法为民服务触角。坚持力量下沉,积极推动“无讼”乡村、“无讼”社区等创建活动,指派专业法官团队上门提供法律咨询、诉前联调、司法确认、信访维稳等一站式司法服务,实现老百姓“家门口”的解纷。持续发力擦亮“南法护未”少年司法品牌,在一宗案件中向6名家长发出《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并要求其作出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的承诺。选任由13名资深法官作为法治副校长,组建护未宣教队进校园。与区妇联、区民政局、区教育局共同开展保护妇女儿童权益专题开放日,发布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典型案例。联合最高法院制作推出未成年人审判主题歌曲《少年飞扬》,获新华社、人民网、央广网等近40家全国及省市主流媒体关注报道,全网播放量超百万。以“小切口”服务“大治理”,就虚拟注册、“菜鸟驿站”经营等发出司法建议51份,推动社会治理不断向好。
三是精准开展普法送法。以案件终点为治理起点,将“分手后返还高额彩礼”“聚餐醉驾身亡共饮人担责”“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赔偿”等真实案例融入普法宣传。“校园抽凳致伤案”获央视、人民日报等聚焦报道,引发过亿网友关注,被写入最高法院工作报告。“用人单位变卦拒绝劳动者入职案”入选省法院、省人社厅联合发布的劳动争议典型案例。“继承纠纷录音录像遗嘱效力案”入选广州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建设《南案有解》《粤听越懂法》线上普法平台,开展法官说法、“法律明白人”“企业面对面”等零距离普法活动,去年以来法官进社区、进园区、进校园、进村居开展线下现场普法活动47次,着力提升群众法治意识。
↓下一篇:最后一篇